改善换房 – 中产家庭置换

居者买房真实客户案例

张先生和妻子来北京快20年了。两人大学在清华就读,一直住在海淀区,毕业后因为工作原因在朝阳和海淀直接来回穿梭,中间换过几回房子,挑过文艺社区,也租过大房子,但都觉得不是自己的房子,差点意思。

2017年,北京楼市炙手可热,夫妻俩看着也着急,觉得再不买就买不起了。于是买了国贸总价500万的一套的老破小。后来父母来京,两人又在卢沟桥买了一套新房。按理说在北京有两套房,经济条件是很扎实的,可是张先生和妻子身为高薪金领,却一直住在老破小里。眼看着身边的朋友同事住着宽敞的大平层,两人心里不是滋味儿。


下定决心换房

在居者买房的客户中,张先生夫妇属于非常明确的改善置换型客户。这类客户有经济实力,但对现有住所都不满意,究其原因,是在最初买房时,不懂房,跟着风口买,到头来不知道什么样的房子住着舒服、适合自己。

“我们俩都是清华毕业的,上学的时候没实力买房。毕业之后一直在存钱,在老家买了两套。2017年,北京市场真的太魔幻了。身边的人都在说房子、聊房子,当时我和妻子的感觉就是,现在不买,以后可能再也买不起北京的房子了。于是我俩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国贸买了一套。”

张先生的老破小也算是学区房,贷款200万,买这套房用了贷款,张先生夫妻俩手里还有400万左右,张先生后来用这笔钱买了丰台卢沟桥附近的房子。

按理说,把家庭资产配置是没错的,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北京上车也没错,但问题是,两套房子都买在了高点,流动性也不是很好。加上张先生夫妇都是金领,工作光鲜,年收入不菲,却一直住在尴尬的老破小里,心里难受,也就不奇怪了。

但当初买房就是跟风买,下一套房又不想再踩坑,张先生夫妇一筹莫展。“这次再换,肯定是要买一套住着舒服的,但我们俩对房子其实不太懂,很怕又踩雷,房子买到手了还是不满意。”张先生说。

张先生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朋友想起前不久换房时合作的团队【居者买房】,便直接推荐给了张先生。朋友说和家人都通过这个团队选的房子,很专业,团队也很靠谱。

张先生打算试试。

奔波几十年,只为一套房

一个周末,张先生来到了居者买房团队。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居者买房的创始人和张先生夫妇是清华校友,团队中的购房专家和咨询分析专家也都是早已在北京楼市摸爬滚打,买过十几套房的老手。

张先生的情况并不复杂,只是他虽然在事业上很成功,却不懂北京的房子。买过两套都踩坑,心里有点后怕。

居者买房根据张先生夫妇的通勤情况:一个在软件园上班,一个在望京上班,选定了这两个产业附近的区域。改善房既要考虑两人的通勤时间,又要兼顾住宅品质。产业园附近的洋房别墅和次新平层是最优选。

从线下咨询到签约,张先生夫妇只用了2个小时的时间,他表示:“我是相信专家的,在我们工作时也一样,术业有专攻,我们花费1年的时间看房,也未必能选到真正合适自己的,居者一个小时就帮我梳理清楚我的情况,我为什么不合作?这是给我省钱、省力。”

签约后的买房路还是比较顺利的。在居者专家的帮助下,张先生夫妇先后以满意的价格卖出了自己在国贸和卢沟桥的两套房子,两套一共卖了950万。

居者购房专家为张先生分别在望京和中关村软件园附近挑选了几套总价一千多万的改善房,两人去看过房之后,最终在软件园附近的领秀新硅谷选中了一套三居室。

总价一千两百万,张先生夫妇加上手里的存款,全款买下这套房。

从片区到小区,从小区到楼层、户型,再到选中房子,谈判砍价,居者置业专家全程都在陪伴张先生夫妇,也为他们争取到的更好的房子、更优惠的价格。

这套房子买完后,张先生夫妇已经和居者的置业专家们成了朋友:“我现在能理解当时为什么我朋友会推荐我找居者团队了,因为他们在买房方面,确实是我们的前辈,而且他们站在我的立场为我买房子,我想踩坑都难。”

房子装修好入住后,张先生给居者团队写了一封感谢信,他表示:“我很感谢居者团队,我自己也买过很多套房,但每次买完都很焦虑,因为每次都是失败的,这次和居者的合作,终于破解了我焦虑的难题。我和妻子年过40,在买这套房子之前住的一塌糊涂,甚至我们开始怀疑在北京奋斗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这样的日子么?中国人到底是中国人,奔波几十年,只为一套房,现在我们住的舒服了,大部分焦虑情绪也都缓解了。”

其实在北京,像张先生夫妇这样的置换型购房者有很多,很多人以为置换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有钱了,买不就行了么?不是的。

首先,置换是住宅升级,对房子的期待更高,却发现自己想要的房子很难买到,这是焦虑的事情。

其次,想置换到好房子,购房者的抉择就越重要,钱的金额越大。人就难免焦虑。


所以越是谨慎的人,越愿意选择居者买房这样的购房专家团队,通过理性的科技树分析、知识储备梳理清楚购房需求和购房思路,让置换,变得更容易。